在線下酒店的這個場景中,目前還有很多的數字增值服務空間可以挖掘,未來的酒店,會不會變成互聯網公司的一種體驗店呢?
各公司為推廣自己的互聯網產品已經無孔不入。據 Editor and Publisher 報道,紐約時報和金融時報就在聯手打造一套針對酒店的解決方案,讓酒店的客人能夠直接訪問到他們網站上的新聞。這兩家媒體原本可都是有付費墻的,用戶得付費訂閱才能看到它們全部的內容。
這么做的動機也很明顯。金融時報的發行主管 Janet White 就表示,這個項目的首要目標就用無縫的體驗,來吸引非訂閱用戶閱讀,并在未來為之付費。
紐約時報的執行董事 Hannah Yang 說,今年5月時,他們就已經和十余家酒店建立了合作。他們還期望能和一些小型的酒店合作,并為之接入當地報業的在線付費內容。
而對于酒店而言,這并不是能免費得到的。上述兩家媒體還是要根據酒店規模,為其定價。所以,不管這種推廣方式的效果如何,媒體還是能從中獲得收益。
談到數字增值服務,還有許多新聞以外的內容適合在酒店:
視頻服務
目前優酷、迅雷看看等視頻網站,就已和某些路由器廠商合作推出免費的會員體驗。但它們已經不是用戶最關注的服務。
試想一下,如果住客在酒店里打開電視面對的不只是 HBO 之類的電視臺或者選擇有限的電影點播,而是免費的 Netflix、騰訊好萊塢影院?這種辦法一方面能對視頻網站的品牌進行曝光,試用過這些付費內容,難保回家以后不會充值付費。
音樂
同理,付費的在線音樂服務也完全可以接入到客房里。當你發現從某個平臺上更容易找到想要的歌曲,被轉化為付費用戶的可能性也就越大。找歌畢竟是件費勁的事,尤其是在目前政策對盜版歌曲限制越來越嚴的情況下。
叫車
叫車是一個比較傳統的酒店服務。當 Uber 剛進中國時,許多車輛和司機便來自為酒店、企業提供服務的租車公司。
國內一些酒店已經和像易到、滴滴這樣的專車服務公司合作,向預訂的客人贈送專車券。
教練
三星及以上酒店基本都有健身房,但除了少數對外開放的以外,一般去健身的人并不多。人流少的話酒店自然也不愿意花錢聘請教練主場。
而目前日漸增多的私教應用解決了教練的問題,可以根據需求讓教練上門。住客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,而私教平臺也有了爭取新客人的機會。
未來的酒店,如果變成互聯網公司的一種體驗店,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。